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助力我国氢能

昨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规划明确指出氢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氢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就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源的应用示范就大放异彩。根据公开报道,不仅奥运火炬都是用的是氢能源,而且氢能源的环保和耐寒性,北京冬季奥运会基本以氢能出行为主,示范运营了多辆燃料电池车,并建成30多个加氢站。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有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有至少3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负责赛时观众及工作人员的运输,这是目前全球最大一次氢能源燃料汽车应用示范。

氢能源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呢?氢能源的产业链主要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北京奥运上的氢能源汽车使用及相关配套,重要是对氢能源的中游和下游的应用示范。而本文主要是对氢能源的上游,即氢的制取,氢储运,氢加注来做重点探讨。

氢气的制取主要有三种主流的技术路线: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灰氢),工业副产物提纯制氢(蓝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目前全球制氢结构以天然气制氢为主,而因为“富煤少气”,我国制氢结构以煤制氢为主,因此我国虽然目前是世界第一大产氢国,但生产的氢气主要为灰氢和蓝氢。而在碳达峰碳中和下,可再生能源制氢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风能、太阳能等绿电的成本不断下降,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供应方式,有望成为未来制氢的主流技术。

氢的存储主要可以分为:压缩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液氨/甲醇储氢、吸附储氢(氢化物/液体有机氢载体(LOHC))等。压缩气态储氢以其初始投资成本低,匹配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技术难度低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高压气态储氢方式,存在储氢密度低、压缩能耗高,储氢罐材料成本较高等缺点。其他几种方式也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市场还在不断探索。

氢的运输按形态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气态运输、液态运输和固体运输;按运输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即陆运、海运和管网运输。目前,气态运输和液态运输是主流的运氢方式,高压气态氢运输主要有长管拖车和管道运输两种方式。现阶段中国氢的运输方式以20MPa高压气氢拖车为主,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液态运氢是大规模长距离运氢的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在液氢产业链各环节包括氢液化装置、储罐、罐车和加注系统等均已基本具备自主国产化的技术和产品。

氢的加注站主要分为高压气氢站和液氢站,在加氢站技术方面,中国的35MPa加氢站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主攻70MPa加氢站技术。目前,中国加氢站成本较高,其中设备成本约占到70%。随着加氢设备的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加氢站建设成本将大幅下降。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都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加氢站行业的发展。

氢能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目前,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这次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的发布必将促使我国已在氢能的各领域取得更多的进展,从而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8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